傳遞幸福與記憶的新瓷彙
新旺集瓷
文字/謝瑩潔 圖片提供/佳鼎國際股份有限公司
年輕夫妻承繼父祖的陶瓷事業,扛起了尖山埔老窯場「新旺陶藝」。看他們如何擦亮招牌開發新產品,玩轉創意籌辦文化季,真心護持土地公保庇,匯集幸福、定調全新瓷彙。
許世鋼與吳佳樺,算來是鶯歌在地製陶世家第四代。自1926年阿祖許銀喜開始興建「包子窯」製瓦,阿公許新旺創立「燈塔牌」磁磚及轉型生活陶瓷,父親許杊杰引進自動化窯爐設備,創立「金鋼牌」磁磚並行銷海內外。許家的輝煌,緊緊扣著鶯歌近百年來的陶瓷產業發展,彼此密不可分。
從阿公的丹青碗 到阿鋼的變色杯
由阿公許新旺所設計製造的丹青碗、水青碗及陰陽碗,淡青色裡透出翠綠,打下九成市場,是早年家戶必備的餐桌風景。吳佳樺表示,曾經有位老爺爺在展示的丹青碗前佇立良久,感念地說,「有這個碗,我才能養家,」老爺爺以前都要挑著碗,搭火車到宜蘭販賣,但因非常暢銷,很快就被批貨商搶光,許新旺總會特地留些給他,「恁阿公,對阮有夠好!」
尖山埔超過半世紀的風光鼎盛,迎來了中國與越南低價陶瓷搶市,整條老街的產品趨近雷同,到了2003年SARS期間,更是景氣蕭條。吳佳樺說,當時閒著也是閒著,除了設計生活陶瓷之外,也到處做市調找問題,到了2008年,長輩想要收掉,「我們覺得可惜,於是接手試試看。」
許世鋼與吳佳樺應用感溫油墨技術,開發「斑斕蝶影感溫寧靜杯」,初看是細膩的黑釉圖案,注入熱水後,鮮豔色彩次第開展,蝶影浮現斑斕,在杯身翩翩起舞。「其實變色技術很久以前就有,在外銷市場相當暢銷,只不過圖案都是猛男或美女,感應到熱度,衣服就會不見。我們覺得應該可以更美,慢慢去發想,從臺灣原生昆蟲出發。」
當時新北市政府正挑選官方伴手禮,新旺集瓷受託設計「天燈三景變色杯」,從黑白杯體浮出橘紅色平溪天燈、九份階梯山城與野柳女王頭等具有代表性的新北山海景觀。吳佳樺表示,「沒想到大受歡迎,我們與市府都接到很多詢問電話,後來市府同意開放販售,」之後又開發設計其他景點,從鶯歌瓦窯、侯硐三景、萬里海蟹、烏來泰雅到101大樓,「遊變臺灣」系列不斷擴大編制,以釉色幻化美景,帶你旅行遊遍臺灣。
新旺集瓷的產品,堅持鶯歌在地生產製造,成本難免偏高,吳佳樺說,鶯歌有許多功力深厚的師傅,對於品質管控也很嚴謹,「即使圖像與技術授權給國外廠商,他們仍然燒不出相同質感,這就是我們的關鍵優勢所在!」
成立文創品牌 窯場變身博物館
小心翼翼接下傳承,許世鋼與吳佳樺將九十年老店品牌翻新,在產品設計與行銷層面,帶進了更多文化元素及歷史故事。他們將原來的「新旺陶藝」分成兩個品牌,「新旺集瓷」是門市通路,包括陶藝教室與博物館部分;「集瓷」(COCERA)則是專責於產品開發設計。吳佳樺說,「集字匯集在地、人文與創新的概念,瓷字則是臺灣元素、生活記憶與材質運用的連結。集字內部設計為幸,希望傳遞幸福與記憶的感覺。」
為了墊高企業能量,近年來新旺集瓷陸續推出產品參加國際競賽,獲得諸多肯定,其中「鳥巢鍋」獲得2014德國紅點設計獎,「幸福同心鍋」獲得金點設計獎與感質精英獎,「豐與收」茶具組獲得金點設計獎;新旺集瓷本身也獲頒經濟部臺灣OTOP優質企業獎以及新北市政府幸福心職場銅心獎。
新旺集瓷的門面並不太大,往前數步卻彷彿進入一個明亮寬敞的洞天。首先看到的是門市展示區,除了本身開發的產品外,也陳列販售多位陶瓷藝術家的作品。當季「春遊時光」的粉嫩主題,更是將空間提點得十分輕盈,完全不同於傳統陶藝店家的瓦甕厚重感。
後方偌大的開放空間,是可容納160人的陶藝教室,由專人帶領體驗陶藝手拉坏、手捏陶、釉上彩繪與馬賽克拼貼,並且燒製成品,親子大手小手可以一起捏泥巴,情人也能你儂我儂地演繹電影「第六感生死戀」裡的老派浪漫。
步上階梯,時光倏然倒退半世紀,這裡是「許新旺陶瓷紀念博物館」。吳佳樺表示,在拜訪廠家與考究文獻時,發現阿公與阿祖在鶯歌過去的發展歷程,佔有很重要的地位,「所以特地保留窯場歷史痕跡,並且佈展古早收藏及家族照片,成為鶯歌第一家評鑑通過的觀光工廠。」
斑駁的磚色老牆,退役許久的腳踢轆轤,晾在木架上的整排粗胚,以及外邊不時傳來的轟隆轟隆火車聲,織就出一幅窯場舊日時空。黑白照片裡,許家的燒陶事業,隨著社會需求與技術更新,也如火車般不斷向前推進。
從庶民視角出發,「博物館」的自我定位,無疑是以強大企圖心展現出高度與廣度,並期待與鶯歌陶瓷博物館一官一民彼此呼應,共同守護著鶯歌陶瓷產業的發展。
敬拜土地公 啟動文化季
今年三月至五月間,許世鋼與吳佳樺策劃多時的「新旺集瓷文化季」,正式啟動。「我們發現鶯歌這麼好的地方,竟然沒有被列為國際觀光景點,所以希望自己來出點力、做些事情。我們從鶯歌歷史與福興宮出發,延伸更多與古蹟、文化有關的概念,串接成為文化季。」
新旺集瓷文化季系列活動,包括戲劇、講座、導覽及特展,除了邀請「尚和歌仔戲劇團」在福興宮廣場演出「大願度鍾馗」之外,還有許智閔設計師主講的「福興鶯歌--作伙來看土地公」及南藝大盧泰康副教授主講的「鶯歌失落的窯場與老建築」兩場講座。
興建於1928年的福興宮,主祀福德正神,是尖山埔的信仰中心,在早年的捐獻芳名碑中,可以找到許新旺的名字。而土地公與年輕的許世鋼,又有著什麼淵源?原來土地公挑選來年爐主,是用擲爻選出哪一鄰,再依戶長名冊一一擲爻,獲得最多聖杯的三戶,由里長通知並詢問意願。對古蹟廟宇文化有深刻研究的許智閔說,「土地公喜歡挑選新落戶當爐主,許世鋼擔下家族棒子的那年,就中獎了。」
「我們是被土地公公選到的。祂想做什麼事,也都會自己去選人。」吳佳樺說,「這次我去拜拜,告訴土地公公說想請歌仔戲團謝神,那時要找什麼劇團其實還沒有底,結果當天就接到尚和歌仔戲劇團的電話,希望我們贊助製作馬克杯。我們去了解劇團背景,也去看了演出,發現他們非常特別,把搖滾元素融入歌仔戲裡,就覺得這劇團也是土地公公挑的!」
三月五日當天的歌仔戲演出,相當成功。「福興宮廣場不大,原先以為一百位觀眾就很多,結果大概來了五百人,場地爆滿非常熱鬧。更有趣的是,晚上七點演出,但早上六點半就有幾十位劇團忠實粉絲來佔位子呢!」
「小小導覽員」的活動,則是在兒童節當天,由六位經過培訓的小朋友來講解鶯歌歷史文化,「他們非常投入,把故事與講綱記得很熟,台風也很穩健,」吳佳樺表示,今年有家長反應報不到名,「發現大家對我們是有期待的,開始有點壓力,明年的企劃與執行必須更精彩。」
門市自由展覽區,佈置了「福興鶯歌--有土斯有財特展」,詳細介紹了福興宮歷史、建築特色與古早文物。福興宮目前因漏水、樑柱腐朽,暫時搭建鐵皮遮風避雨,等待原樣修復,新旺集瓷特別請來香灰,混合陶土燒製成「平安香火牌」,協助籌措部分修廟基金,而特展文物未來也預計移至廟宇廂房繼續展示。
人親,土也親;有土,斯有財。吳佳樺暱稱的「土地公公」,見證了尖山埔陶瓷產業的興衰起落,也看顧著許家父祖以至第五代稚童的平安順遂;我們相信,新旺集瓷也會繼續將愛揉入泥土,用在地熱情燒製出一個個完美作品,不負百年傳承。
刊載於新北市文化季刊2016年夏季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