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夢想樂園裡的快樂女木匠

吉兒媽咪X樂創鄉村木工房

 

文字/謝瑩潔 圖片提供/謝瑩潔、樂創鄉村木工房

 

離新板城心不遠,有一方小小的鄉村木工房,學員喚這裡是「夢想樂園」。在吉兒媽咪手把手的指導下,從裁板切割到榫接組合,木頭一一染上了幸福的溫度,成為家裡的手作風景。

 

一屋子的女生,在木工房中敲敲打打,偶爾談天說笑,更多時候各自專心忙碌:有的使用圓鋸裁切木板,有的用電鑽為櫃體栓緊螺絲,有的手持修邊機細心雕琢麥穗裝飾,有的則正和老師討論接下來的操作程序。相同的是,作品都將會被搬回家,安放於客廳廚房,化為實用日常。

 

熱愛木作  踏上女木匠之路

在刻板印象中,木工師傅多半擁有魁梧壯碩的身形,被學員暱稱為「吉兒媽咪」的陳美玲,卻是一位秀氣的女生。在言談中,她的眼神不時閃耀著對木工的熱情,「學鄉村木工有個缺點:對外面的家具材質會看不上眼,遇到喜歡的家具也會發現,自己動手做根本不需要那麼貴!」

吉兒媽咪成為一位專職鄉村木工老師,是無心插柳的結果,她原來學商,曾赴日就讀國際金融,畢業後從事貿易,又被派往美國工作數年。「我父母親的手都很巧,擅長手工製作物品,或許是受到DNA的影響,讓我的人生在兜了一圈之後,走上鄉村木工這條路。」

一開始是因為家裡想要添購家具,她在網路上搜尋資訊,發現有木工教室在教學,報名上課以後,點燃了木工魂,陸續製作的木工作品更受到家人鼓舞,「我婆婆說,那家裡就交給妳囉!」

於是吉兒媽咪挽起袖子大展身手,不客氣地把客廳老舊酒櫃拆掉,做好新櫃之後,又將原有的酒櫃框架改裝,加上背板與門片,再上漆、彩繪、切割線條,變成更漂亮的衣櫃,贏得全家讚嘆,而後將家具一件一件更換,越做越有成就感。

她笑著說,當時來整修衛浴的師傅,看到這些木工家具,開口問婆婆這些是誰做的?婆婆答以是媳婦,惹來師傅大驚:「妳媳婦是男的還女的?」也因為和求學經歷迥然不同,「以前的同學對於我當起木工老師,都感到很不可思議。不過,工作能跟興趣結合,實在是件幸福的事情啊!」

 

鄉村木工  為自己訂製家具

近年國內十分流行的鄉村木工,起源於歐美的居家DIY,大塊、粗獷甚至廢物利用的特色,被歸類為「鄉村風」,而後又受到日本居家佈置雜誌的影響,指涉內涵納入了具溫馨感或歲月感的手作痕跡。

許多樂創的學員,學習鄉村木工的目的,除了可以增添技能之外,更重要的是能夠發揮個人創意,依照自己的需求量身製作家具。市售家具多半為通用尺寸,就以桌椅來說,高度與舒適感會因人而異,即使同一張椅子,身高一五五公分的媽媽坐著「吊腳」、踩不到地面,對身高一九〇公分的兒子卻可能感覺太矮不舒服。

同樣的,書桌、茶几與餐桌高度,也會與使用者的身高或需求相關。吉兒媽咪說,「我的椅子高度是依據我的小腿長度來決定,比一般尺寸降低了兩公分,所以桌子也降低兩公分,使用起來剛好。我們每一位學員所製作的桌、椅、櫃子尺寸,都會經過討論,儘量符合人體工學。」

此外,市售家具材質多以合板或密集板製成,合板有甲醛揮發的疑慮,密集板有承重有限容易變形的缺點。吉兒媽咪採用松木板作為材料,主要考量松木密度略低,加工操作容易;如果是質地厚重的闊葉硬木,則需要動用大型工業級機具才能切鋸,比較不適合DIY

根據統計,樂創的學員來自各行各業,有八成是女生,只有兩成是男生。她說,「以三十五歲至五十歲之間的女生為主,多半是深思許久才來報名,很清楚家裡需要哪些東西,想要自己動手製作。」

在六堂基礎課程之後,便可以在老師指導下自由發揮,製作自己的作品。「學員作品多半以實用性為主,最多人做鞋櫃與餐櫃,而壁爐式電視櫃、衣櫃、折疊桌、餐桌、收納椅,甚至歐風餐車、英式收納寫字櫃等,也都有人做。」

一位高大的男學員,依自己的身材親手製作了雙人大床,床尾板雕刻了麥穗,取其「穗穗平安」(睡睡平安)之意;一位學員特地為家中愛貓設計貓跳台,貓咪們非常捧場!吉兒媽咪表示,「學員劉大姊來上課之後,幾乎整間房子的家具都自己手工製作,她說,坐在自製餐桌前打毛線,欣賞一屋子的手工家具,感覺特別幸福!」劉大姊最近升格當奶奶,也做好了以後能改裝成書桌的「成長式嬰兒床」,最近正開心趕工製作孫子的小木馬!

 

安全至上  十根手指要帶回家

拜工具進步之賜,現在已能藉助許多電動機具輔助手工,較常用的有手提線鋸機、電動修邊機、電動起子機、砂磨機等。吉兒媽咪表示,電動工具可以更為省時、有效率,而上課就是學習如何以正確的方法安全操作這些器械,「學員木工做得不好沒有關係,但是我有責任讓他們可以把十根手指頭平安帶回家!」

「做木工千萬不能自己翻翻說明書就開始操作機具!」她強調,因為機具有方向性、有角度,連放手都有時機點,一不小心就可能會傷到自己。其中以圓鋸機的危險性最高,為此她特地購入具備自動偵測裝置的機台,只要鋸片感應到手指就會自動彈開,確保不讓意外發生。上課時,也千萬叮嚀學員,隨時都要保持警覺性,「一定要有健全的雙手與正確的觀念,才能開心玩木工!」

吉兒媽咪認為,學木工不只是鎖鎖螺絲、組裝木板那樣簡單,因此從認識基本的工具拆卸與機械結構等概念教起,讓學員知道如何下刀甚至磨刀,也才能做出好的作品。重視細節的個性,也展現在教學要求上,所有木板直角的接合都必須到位,做不好的就一再拆掉重來,「有時學員失手做錯或做壞了,我就必須去思考如何修改,或者用更漂亮的裝飾救回來,以免前功盡棄。」

學員要做任何木工作品,都會被要求用方格紙繪出平面圖,包括正視圖、側視圖、俯視圖甚至透視圖,並學習統計用料及計算板材。「有時候板子排好以後,發現縮短一公分,就可以省下一片板子,我就會建議學員調整尺寸,因為節省也是DIY的核心精神之一。」

許多人會去計算手工製作的成本,與外面購買成品的價差,吉兒媽咪強調,「技術熟練了以後,家裡櫃子壞了、門壞了,自己可以修理改造,附加價值就在這裡。」有一位在外租屋的女學員,親手製作了一些可活動的家具、衣櫃,還有一扇美麗的門,「她很得意地說,就算搬家,連門都能帶走!」

 

每一個人  都有一個夢想的家

木工房一隅有間休息室,所有桌、椅、門、窗,都是吉兒媽咪手工打造而成。芥末綠的壁面、卡哇伊的各式壁掛擺飾,構成十分療癒舒坦的空間,兩根榕樹腳加上一片相思木,拼出一張極具自然藝術風的長凳,每個小地方都是巧思,學員工作累了,就進來喝杯咖啡、翻看雜誌,愜意極了。

悠遊在木工領域,總是笑咪咪的吉兒媽咪,看似滿滿能量,其實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多年,不僅手指變形不太靈活,指關節也經常疼痛。她曾經質疑自己,這輩子真的可以做木工嗎?後來發現只要學會正確操作電動機具,使用巧力便完全不須蠻力,「玩木工之後發現,因為每天心情都很愉悅,即使停藥也沒有惡化,身體越來越健康了。」

她說,學習木工沒有速成法,惟有不斷練習,做到第一百次就會抓到竅門,越困難的地方就越需要挑戰。她也提醒,「如果對木工有興趣,最好趁著年輕趕快學,如果退休以後才開始接觸,對於體力與視力的消耗比較大,會有些吃力。」

在她的指導下,許多學員將對家的美好想像,一一實現。而她自己,也有一個莊園夢,「希望屋旁有間木工房,最好四面通風透光!」穿著圍裙、戴著頭巾,吉兒媽咪十足達人架勢,在她身上,「築夢」二字彷彿是一幅具象風景畫,用一雙巧手,把心修築成快樂城堡,也分享給更多木工同好。

 

刊載於新北市文化季刊2016年春季號

全站熱搜
創作者介紹
創作者 謝瑩潔的書寫紀錄 的頭像
謝瑩潔的書寫紀錄

謝瑩潔的書寫紀錄

謝瑩潔的書寫紀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