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螢幕快照 2015-09-04 下午4.39.12螢幕快照 2015-09-04 下午4.39.23

螢幕快照 2015-09-04 下午4.39.33

人文入味  食裡學問--美食家梁幼祥的食趣滋味

/謝瑩潔

 

聽他說菜、看他燒菜,令人垂涎不已;一派渾然天成、態度優雅自在,散發著怡然的幸福感。對於新北市美食行銷,他有創意;對於臺北菜的建構,他有使命。

 

有幸在冬陽輕灑的露天咖啡座,聆聽了一堂精彩的歷史美食課。「滿漢全席只是商業噱頭,其實御廚作菜最難吃」,「肉燥飯、魯肉飯,現在叫庶民美食,以前可是有錢人家才吃得起」。愛吃擅煮的梁幼祥,熟稔文史、妙語如珠,從他的身上,我們看見美食家的大器風範,也瞭解到美食不僅是一門學問,更是文化精髓所在。

 

文史涵養  美食更有味

梁幼祥在臺南眷村長大,廚藝極佳的父親經常親手燒菜,也常向鄰居討教各省菜色食譜與正宗作法,因此自小即在廚房跟前跟後、幫忙切肉剁餡,養成了敏銳的味蕾。對他來說,美食不僅是父愛的具體展現,也豐富了童年時光。

及至較長,因姊姊嫁給名廚傅培梅的兒子,梁幼祥於當兵前便在傅培梅烹飪教室工讀。那裡集合了中華八大菜系的一流講師,學生繳費只能聽一遍,他卻能重複旁聽,而他本身喜歡考證推敲文史典故,在多年鑽研之下,對於各菜系食譜及手法相當熟稔,成為廚藝了得的美食家。

聽他侃侃談起各地的飲食文化,話匣一開,旁徵博引,使人頻頻點頭、恍然大悟。提到中華菜系間的差異,「江浙菜的廚房爐頭布置與人員編制,都與川菜、湘菜不同。江浙菜以煨、㸆為特色,一個師傅上爐,至少要準備二十個鐵鍋在旁邊,因為醬汁黏稠容易巴鍋,得安排一個歐巴桑專門洗鍋呢。」

現今市井小店常見的魯肉飯,梁幼祥認為,「那是有錢人家才吃的。」在臺灣農業社會,窮人難得有片肉吃,有錢人家才有工夫攪和碎肉,燒魯起來再以油封,以前稱為「肉脯罐」,燒菜時可以增添肉味。「後來廚師自己出來開爿小店,往麪裡拌點油香,便是南部早期的擔仔麪。爸爸帶著孩子到麪攤打牙祭,自己捨不得點,麫又吃不飽,所以叫碗白飯淋點肉燥,在北部就稱為魯肉飯。」

談到電視劇裡清宮滿漢全席,一般印象是長長的桌子擺滿一〇八道珍饈,既壯觀且奢華。梁幼祥曾經在瀋陽吃過這排場,「服務人員全套古裝,煞有其事喊著:奉天承運皇帝詔曰,今有臺灣美食家梁幼祥駕到,特宣頒佈滿漢全席,賞!還賜黃馬掛,一旁宮女歌舞助興。商業噱頭罷了,事實上,以前皇帝吃的根本很差。」

根據他對於皇宮食譜的研究,「古時候皇帝很可憐,天天吃一樣的東西。因為皇帝吃壞肚子,御廚跟御醫都要負責的,以安全考量開出來的菜單,一定不好吃,所以皇帝下江南嚐到美食,才會樂不思蜀,不想回宮了。」梁幼祥像是飽學的說書人,每個故事在他嘴裡,都鮮活起來。

 

以新北在地元素  發展美食文化

對於新北市如何發展美食文化,梁幼祥已然思考許久。新北市有山有海,物產多元、得天獨厚,「這幾年市府開始辦理萬里螃蟹季,這主意我在十年前就向相關單位提過,」梁幼祥表示,「好的螃蟹,清蒸就非常棒!可以再強化螃蟹季的人文深度,例如加入詩詞、繪畫、舞蹈、遊行等元素,以附加價值建構出新的品牌特色,讓大家想到螃蟹,就想到新北市!」

再如八里的竹筍,品質為北部之冠,對梁幼祥來說,這也大有文章。東坡擅於料理豬肉,獨特作法是以竹筍同燒,使肉質鬆嫩,詩文中明載「無竹令人俗,無肉令人瘦,若要不俗又不瘦,餐餐笋煮肉」,但坊間店家僅取其形似,卻未以蘇軾的方法烹煮,難稱正統東坡肉。「竹筍燒肉才是東坡肉的精神,這是一個行銷亮點。」

深坑豆腐名聞遐邇,梁幼祥認為,可以設計「深坑豆腐宴」,並建議在深坑、石碇之間興建豆腐博物館,讓遊客瞭解石碇水質與豆腐製程,成為新的觀光景點。「深坑豆腐本身蒸煮皆宜,老街店家卻多賣炸臭豆腐,濁重氣味常使外國朋友皺眉。如果深坑老街想朝國際觀光發展,建議市府相關單位輔導建立抽風規範。」

許多人總愛請梁幼祥介紹美食店家,他說,「店會倒、人會老,螃蟹豆腐不會跑。政府的責任是建立良好的美食文化平臺,賦予歷史人文特色,並發揮後續的效應,拉升相關產業經濟,讓文化教育、民生娛樂共同發展,這比一味鋪路蓋橋有意思多了。」

 

融合臺灣味  建構臺北菜

許多人認為臺北是美食天堂,匯集中國八大菜系的代表、也有來自世界各國的佳餚,「但是卻沒有屬於自己的臺北菜。」梁幼祥的語氣裡帶著惋惜,臺灣是多元社會,受到外來影響甚深,「三杯雞是江西菜、臭豆腐是上海菜,北平烤鴨是南京來的,粵菜的魚翅鮑魚是從江浙學來。誰作得好,那道菜就是誰的」。

「臺北菜」的概念,是一個菜系建構的新工程。要形成一個菜系,需要客觀環境條件與主觀產業發展條件的配合,也須涵括歷史承傳及在地飲食特色,對此梁幼祥懷抱著使命感,「菜系建構,一般廚師做不了,文人也做不來。多年來我一直從事飲食文化輸出,經常思考這件事:在這行業這麼久,可以為臺北留下什麼?」

梁幼祥正在歸納臺灣的味型與手法,並且採用在地農特產,整合出一套代表臺北的新食譜。「以後外國貴賓來訪,不一定只能吃別人的江浙菜、川菜、粵菜或外國菜,我們可以端出引以自豪的臺北菜!」

對於近年延燒的食安問題,梁幼祥認為臺灣「俗擱大碗」的飲食文化,必須有所改變。「消費者貪便宜,店家為了降低售價與成本便使用次級品,從經濟學角度來看是製造均貧。」他也提醒,「一分錢一分貨,寧願貴一點、好一點,消費者不一定吃虧。商家也要提升水平,讓人覺得,才能建構出更優質的飲食文化。」

 

刊載於新北市文化季刊第17期/2015年春季號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謝瑩潔的書寫紀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